blackarrowx1
世界上最大的对冲基金公司桥水基金(Bridgewater)也公开讨论了比特币基金:“总的来说,比特币的特征显然可以使它成为一种有吸引力的财富储备;目前为止,它也被证明是有弹性的。
/但桥水也发出警告:“如果以历史和逻辑为鉴,资金短缺的政府将会提高税收,他们不会喜欢这些资本从债务资产转移到其他财富资产储备和其他税收领域。
因此,他们完全可以禁止资本向其他资产(如黄金、比特币等)流动。
这种情况引起的税收变化可能比预期的更令人震惊。
”大家可以猜测一下,距离全球最大的资产管理公司黑石集团(BlackRock)涉足加密货币领域还有多久呢?随着各州和地方政府放宽限制,越来越多的人正重返工作岗位。
但鲍威尔说,还需要做更多的工作,特别是对那些收入较低的人来说,他们遭受的冲击最大。
鲍威尔说:“我们并没有解决所有问题的答案,但我们为公众利益所做的工作是极其重要的,我们明白,如果我们做对了,我们就能真正帮助人们。
如果处于经济边缘的人们生活得不错,那么其他部分就会自行解决。
” 在最近的经济预测中,美联储官员预计2021年美国GDP将增长6.5%,这将是1984年以来最快的增长速度。
鲍威尔说:“我们和许多私营部门预测者都认为,强劲的增长和就业创造马上就会开始。
真的,前景已经显著好转。
” 不过,这并不意味着没有重大风险。
鲍威尔说,他担心新冠肺炎病例的不断增加,他说,人们应该继续戴口罩,保持身体距离,以确保恢复工作继续进行。
他说,他并不担心金融体系的稳定,但他担心的是持续不断的网络攻击,这些攻击有一天可能会造成严重破坏。
鲍威尔还说,他不担心通货膨胀,目前美国通胀率在1.6%左右,远低于美联储2%的目标。
美联储已承诺将维持低利率,即使通胀在一段时间内略高于目标利率。
在谈到通胀问题时,鲍威尔说,他“希望看到它在一段时间内走上适度高于2%的轨道。
当我们达到这个目标时,我们就会提高利率。
” 整体来看,在不考虑央行公开市场投放的前提下,5月面临的资金面缺口可能在9500亿元-1.2万亿元附近,资金补足压力相对弱于去年同期,但超季节性。
此外,尽管去年5月资金面缺口远超往年同期,但当时央行在5月中上旬阶段也并没有收紧流动性,真正对流动性的收紧是发生在5月下旬,而且为的是打击违规套利和浑水摸鱼。
因此去年5月中上旬,当市场对货币政策预期还很松的阶段,利率债供给的扰动其实并没有对市场信心造成很大的打击,利率也并没有说因为利率债供给放量而出现明显的上行。
所以核心其实还是央行货币政策的取向。
资金缺口虽有,但央行态度更为关键,最新政治局会议提及,货币政策要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要保持宏观政策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不急转弯 相比于流动性缺口而言,我们认为央行货币政策取向可能更为关键。
毕竟如果央行没有收紧的意图,即便5月税收上缴、地方债发行提速等因素可能导致流动性缺口较大,央行也可以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加大流动性投放以应对。
所以5月资金面会不会紧,更多还是取决于央行想不想紧。
我们认为市场无需过多担忧通胀对货币政策的制约,因为本轮通胀更多是结构性通胀,而且背后成因更多是海外驱动而非国内自身。
而且无论从近期基本面表现还是央行官员表态来看,央行收紧狭义流动性的风险不高。
具体而言: 1)首先,央行政策思路在于降低和熨平货币市场波动,而非人为制造波动 去年以来央行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一直强调,央行政策思路是引导市场利率围绕公开市场操作利率和中期借贷利率波动。
央行公开市场操作也一直以熨平资金面扰动为目的,在资金缺口较大时投放流动性对冲,资金较为充裕时回笼流动性以避免资金利率过低滋生“浑水摸鱼”。
在今年1月下旬央行流动性投放偏紧后,货币市场利率曾出现明显抬升并大幅偏离公开市场操作利率,一定程度上有悖于央行此前制定的政策思路,而且也导致市场更加摸不透央行的政策意图,降低了央行与市场沟通的有效性。
但央行也很快做出了调整,春节过后,央行增加了与市场的沟通,多次强调“判断短期利率走势首先要看政策利率是否发生变化,不应过度关注公开市场操作数量和银行体系流动性”,同时在实际公开市场操作上也没有进一步进行量的收紧,即便是3、4月资金面比较宽松的环境下,央行仍对MLF到期进行了等额续作,财政税收、季末等多种短期波动因素对资金面的扰动也有所熨平。
而且市场目前的犹疑更多是担心通胀,从逻辑上来讲,5、6月公布的其实是4、5月的通胀,也就是说在市场普遍担忧4月通胀已经出现超预期抬升后,央行最终还是选择了“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为政府债券发行提供适宜的流动性环境”。
因此,如果在市场普遍认为的通胀高点阶段央行都没有出来收紧流动性,那么后面通胀数据落地为安后,其实也就更没有必要进行收紧了。
基于该基调判断看,我们认为央行5-6月大概仍延续当前货币政策熨平波动的操作思路,不会人为制造波动,尤其是考虑到当前信用市场情绪仍偏弱,央行可能更为担心的是信用风险而非通胀风险。
一旦收紧狭义流动性,原本就比较脆弱的信用市场可能会雪上加霜,如果出现超预期违约,参考永煤事件,最终可能还是需要央行出面重新放松狭义流动性以对冲,得不偿失。
本文链接:http://www.xmpyjidian.com/whkh/3018.html
已有0条吐槽